10月28日,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技部联合表彰93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97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我校国家高端智库国际法治研究院院长、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肖永平教授当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本届教育部共推荐6位高校教师获该荣誉。
肖永平先后担任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副主任、主任,国际法研究所执行所长、所长,法学院院长,致力于我校国际法和法学学科的建设。在他的带领下,国际法研究所出色完成了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任务,武汉大学的国际法研究和人才培养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15年,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成功入选国家首批高端智库试点单位,是我国唯一从教育部基地成长为国家高端智库的单位。2016年,武汉大学法学学科进入QS排名全球前150位;2017年,武汉大学法学学科被教育部列入“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肖永平引领着我国国际私法和体育法的发展。他主持完成了1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著作和教材21部,其中7部为个人独著,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5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7篇发表在《中国法学》,3篇发表在《法学研究》,11篇发表在欧美权威期刊或国际知名刊物。在这些成果中,共有14项获得省部级奖励,并有5项一等奖。例如,《法理学视野下的冲突法》对完善我国国际私法立法、提高我国国际私法实践水平起到了奠基作用;在国际权威刊物《美国比较法杂志》上发表的《中国国际私法中的公共政策》,对国外学者正确认识我国公共政策的理论和实践状况,消除由于文化和制度差异带来的误解具有重要意义;在美国《佩斯国际法评论》上发表的《 <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在中国适用的几个问题》,被美国乔治亚北区联邦法院在其2009年12月17日的判决书中3次援引作为判决的根据;在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EE)出版的Conflict of Law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基于上述成就,他在2011年被中国法学会评为“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5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肖永平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的岗位职责、知名专家学者的社会责任,冲锋在前,统筹谋划、勇挑重担,保持了瞄准国家急需不放松、深化基础研究不停歇、推动智库机制改革不停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中断的工作状态。自2020年1月以来,他几乎每周都向中央提交政策建言,在他本人完成的21篇专家咨询报告中,共有18篇被采纳,为抗击疫情提供重要的法律支撑。针对美国少数政客频繁污名化中国的荒谬言论、美国个别州和一些私人主体在美国法院要求中国因新冠疫情承担责任的诉讼、国际社会各种形式的“中国责任论”,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SSCI期刊发表多篇专业文章,为我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国际合作与斗争中提供重要智力支持,体现了高端智库国家队的担当和作为。
肖永平始终把育人工作放在第一位。他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主持完成了5项省部级教改项目,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多篇。他主持的国际私法获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年)和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编著的《国际私法原理》在2006年获得司法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主持修订了韩德培教授主编的《国际私法》(曾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使该教材成为中国国际私法学界最有影响、销量最大的教科书。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深化国际法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律人才”在2009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的“创新参与式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于2018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经过多年深耕教育教学一线,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国际法学术骨干与行业精英。
肖永平兼任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委员、顾问,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军事力量海外行动法规专门工作班子”专家咨询组成员,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大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等职。近10年来,他完成的60多份咨询报告先后被多部门采纳或者部分采纳。
据了解,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工作始于1999年,2008年经中央批准,每5年表彰一次,截至目前共开展六届。
来源:武汉大学新闻网
供稿:吴林珂
审核:李霄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