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闻动态
学术交流
冯果:以日进不己之精神 做继往开来之工作 ——纪念周鲠生先生诞辰130周年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9-04-01 15:52阅读:

尊敬的万鄂湘副委员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同学们:

        今年是武汉大学法学学科恢复重建40周年暨法学学科创建101周年。回顾武大法科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我们不能不缅怀为武大法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各位先贤。周鲠生先生是武汉大学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武汉大学法学院的荣耀,承办周鲠生先生诞辰130周年座谈会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武汉大学法律人的无上荣光。为此,我要感谢武汉大学及中国国际法学会对武汉大学法学院的信任,感谢各位领导、嘉宾的莅临指导和各位校友的积极参与。

        今天的座谈会非常成功、场面极为感人。通过追思先生潜心治学、追求真理、服务社会、不懈奋斗的辉煌一生,进一步明确了武汉大学法学院的使命、担当和努力方向,也由此拉开了学院重建40周年院庆活动的序幕。

        正如大家所言,周鲠生先生的一生是拼搏奉献的一生。他将其毕生精力和学识倾注于中国国际法学的建立、发展以及法治人才的培养上,倾注于利用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规则、制度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外交实践中,是我国国际法学界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中国的“国际法之父”。先生所著《国际法大纲》《现代国际法问题》《国际法新趋势》《国际法》等无不是中国国际法的奠基和开山之作,成为中国解决国际争端、维护民族权益和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理论法宝和行动指南。

        正如大家所言,周鲠生先生不仅是我国国际法学界的一代宗师,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先生先后在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武汉大学三所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1945年更是执掌武汉大学。在先生的整个人生中,讲授国际法占据了他的大半个生涯,开出的课程涉及国际法、国际政治的核心领域,包括“国际法”“国际成案研究”“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比较宪法”等五六门。即使在他担任武大教务长和校长时,也从来未脱离教学工作,并常以“以日进不已之精神,做继往开来之工作”勉励学生,为培养我国政法界人才和推动该领域的学术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正如大家所言,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诲人不倦、求贤若渴、爱生如子、护校似眼,其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和冰清玉洁的高尚人格为知识界竖起了一座丰碑。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我们要学习先生勤奋不懈、专心治学的精神。先生少年聪慧,才智过人,又能不断刻苦自励,辛勤劳作,终于练就成为学识渊博、成就卓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一代宗师。在民族存亡之际,学成归国的周鲠生先生,涉仕而退,潜心治学,从编写教科书、普及国际法知识、提出国际法新理论,到参与世界法学舞台探讨最新国际法问题,先生在自己涉足的国际法学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无人比拟的丰硕成果,是中国近代法学的拓荒者。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在繁重的行政和社会工作之余,先生也没有停止学术思考和学术研究的步伐,在晚年还出版了《国际法》这一“前无古人”的经典之作。学习先生,就要学习先生这种“日进不已”、守志善道、穷究学理、严谨求实、勇于开拓、不懈进取的治学精神和学术担当。

        我们要学习先生勤勤恳恳、忠于教育事业的精神。培养国际法人才是先生一生钟爱一生的事业。在中国国际法教育几近空白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一位深受西方学术训练的国际法学学家,先生致力于引进西方法学教学方式,自觉担负起构建中国国际法人才培养体系的重任,使中国国际法教材、课程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备,并最终实现了全面化、细致化和专门化,为国际法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教师身份,恪守教师职责,即使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教务长,仍然坚守教学一线。先生在教学中讲求教学艺术和方法,其精心准备,讲稿年年更新、课堂里座无虚席的故事和场景无不令人感叹。“教书是教师的天职”,在社会日益浮躁和功利化的今天,如何实现大学教育的“四个回归”,特别是如何使教师的精力向课堂回归,是我们必须深思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们要学习先生赤胆忠心、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先生一生追求真理、服务社会,以学术为工具投身于反帝反殖民运动和新中国的外交事业,自觉把个人的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先生在引进传播构建西方国际法理论的同时,积极探求把国际法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中国对外关系的实际,寻求中外关系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并且身体力行地投入到外交活动中去。中国法学研究走上国际化道路固然是中国法学转型的应有之意,但中国的现实环境决定了民族视角始终是中国法学成长的基石。中国法学工作者,不仅要有世界眼光观还要有民族立场。我们需要关注“中国问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积极推动中国法学教育和研究实现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变,着力构建中国的法学理论体系,为中国法学走向世界,实现中西方法学家平等对话、乃至取得国际话语权贡献力量。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在先生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武大法律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先生开创的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目前,武汉大学法学院进入到“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期,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牢记先生的教诲:“以日进不已之精神,做继往开来之工作”,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将武汉大学法学院的各项事业推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