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闻动态
学术交流
泰国公主帕查拉吉迪雅帕出席“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 与‘一带一路’法律保障研讨会”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7-09-08 11:04阅读:

       9月8日,“中国—亚非法协国际法交流与研究项目”第三期培训班在京举办“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与‘一带一路’法律保障研讨会”。来华访问的泰国公主帕查拉吉迪雅帕出席研讨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外交部条法司司长徐宏主持研讨会。来自35个亚非法协成员国、非成员国老挝、亚非法协秘书处、非盟秘书处的50名法律官员以及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对外经贸大学和泰康商学院的400余名师生参加。

 

       徐宏在研讨会开幕讲话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政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公正有效的法律保障,为此各国应加强法律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挑战。徐宏说,跨国有组织犯罪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突出挑战之一,极大妨碍各国经济发展。在一些地区,恐怖主义与跨国有组织犯罪联系密切,威胁地区安全稳定。跨国腐败犯罪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和廉洁营商环境。各国在打击跨国犯罪方面加强合作,成为确保“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和急迫任务。

 

       帕查拉吉迪雅帕公主为研讨会作主旨演讲。帕高度评价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各国实现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各国应采取预防措施,防范和减少跨国有组织犯罪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负面影响,使各方、各行业均能从“一带一路”建设中受益。帕建议将安全因素纳入“一带一路”的设计,从地区、国家和国际层面加强法律保障。帕建议“一带一路”框架下有关项目合作应服务可持续发展,坚持法治,推动实现均衡发展。

 

       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秘书长肯尼迪·加斯顿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人员、物资、资本流通,同时也将使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当前,在防范和打击海上跨国有组织犯罪方面的法律制度仍有不足,建议相关国家在推进“一带一路”合作过程中创新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法律体系。

 

       泰国前副总理、亚洲和平和解理事会主席素拉杰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将助力亚洲、欧洲和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素拉杰强调,全球化的发展虽然促进了经济增长,也加剧了发展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催生更多跨国犯罪活动。希望中方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引领“新全球化”,使各国人民、各个阶层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素拉杰建议将“一带一路”建设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挂钩,推动法治建设,为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教授汤姆·兹瓦特指出,21世纪以来,恐怖主义是最为突出的跨国有组织犯罪。当前,通过加强针对恐怖主义的执法、检察、司法机制虽对恐怖分子有一定震慑作用,但恐怖主义威胁依然严峻。兹瓦特建议各国在处理宗教问题方面采取柔性、包容政策,防范宗教走向极端,成为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

 

       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主席郑若骅介绍了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在反腐败和打击金融犯罪方面有关实践,建议各国及国际金融机构在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加强反腐败方面的监管与合作。

 

       泰国司法学院院长吉迪蓬指出,从东南亚国家实践看,跨国犯罪集团往往利用有关国家司法、执法合作存在的漏洞,借各国经济融合之机加大从事犯罪活动。吉迪蓬建议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不断深化引渡、司法协助等方面合作,建立完善的执法合作网络。

 

       武汉大学教授易显河指出,国际社会的价值追求从冷战期间的“和平共处”(co-existence),到冷战后为实现互利共赢而开展“国际合作”(co-operation),到当前为实现综合、全面、可持续发展而迈向“合作共进”(co-progressiveness)。易显河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各国实现合作共进,并为预防跨国有组织犯罪做出重大贡献。

 

       研讨会前,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向帕公主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窦贤康校长高度评价帕公主在外交和法律领域的学识和成就,表示武汉大学十分荣幸授予帕公主名誉博士学位,相信在帕公主支持下,中泰两国以及中国与东盟的法律交流,尤其是在国际法领域的合作将会不断深化。帕公主表示,武汉大学是中国顶尖综合性大学,在法学教育方面有突出优势,感谢武汉大学授予其名誉博士学位,这将为她继续推进法律研究、交流与合作、促进法治、保护弱势群体提供新的动力。

 

       徐宏司长向武汉大学和帕公主表示祝贺,指出武汉大学授予帕公主名誉博士学位将成为中泰友好关系中的亮点。“中泰一家亲”,期待在帕公主的积极推动下,中泰在法律领域的合作将取得更大进展,为中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转自“中国国际法前沿”微信公众号)